eFPGA和FPGA SoC对比,谁才是可编程的未来?
QuickLogic是老牌FPGA厂商,现在也加入了eFPGA的战场,为我们带来了ArcticPro系列IP。其主要市场是超低功耗SoC市场,例如蓝牙、物联网等等,它的eFPGA将给这些超低功耗SoC带来可配置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功耗与成本。另外,QuickLogic的eFPGA支持以性价比高著称的SMIC,也是其一大亮点。Menta与之前三家相比,其最大的亮点是可移植性最好,因为之前三家公司提供的eFPGA都是GDS硬IP,而Menta能够提供RTL软IP,因此可以轻松移植到不同的工艺上。
FPGA SoC:老树发新枝
如果说eFPGA是往SoC里面加入FPGA的话,那么FPGA SoC的概念就是在FPGA里面加上了处理器。FPGA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只是验证设计的平台,而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设计实现方式。FPGA可快速重配置的特点使它在许多对灵活性有要求的平台如鱼得水。
为了能从外部方便地控制FPGA,往往需要在FPGA里面实现一个微处理器以运行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程序,然后把程序中可加速的部分使用FPGA里面的可配置逻辑高效执行。虽然程序中的大部分运算都可以由FPGA加速,但是操作系统部分却可能成为整体实现的瓶颈:在传统FPGA中,微处理器往往会用软核(如MicroBlaze)在FPGA上实现,因此比起用来加速的逻辑部分,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会比较慢(时钟频率<100 MHz),从而拖慢了整体系统的效率。有鉴于此,Altera和Xilinx都推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在FPGA芯片内集成一个微处理器硬核(如ARM系列处理器)。该硬核不使用FPGA而是由定制逻辑实现,因此可以跑在很高的时钟频率(~1GHz甚至更高)。因此,在FPGA SoC中,处理器性能不再成为瓶颈,从而使整体系统实现更高性能。
目前Xilinx和Altera都已经推出了FPGA SoC相关产品,并且获得了用户的一致认可。然而,FPGA SoC的前景远远不止FPGA+高速处理器硬核。大家知道,FPGA开发生态发展较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硬件逻辑代码编写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导致开发者敬而远之。为了减少开发者的学习成本并加快开发速度,FPGA厂商纷纷推出高级综合工具(high-level synthesis),可以直接把C语言之类的高级语言翻译成RTL,从而大大简化FPGA硬件开发。而FPGA SoC配合高级综合工具双剑合璧能让整个开发流程更简单:首先开发者用C写传统ARM上能跑的程序代码,之后高级综合工具把代码中能够用FPGA加速的部分转化成RTL并用FPGA硬件实现,而代码的其他部分则跑在FPGA SoC中的ARM硬核上面。这样就让高性能FPGA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可望在未来让更多开发者能加入FPGA生态。
eFPGA与FPGA SoC,谁将引领下一代可编程硬件之潮流?
那么,eFPGA IP和FPGA SoC,谁将在未来更受欢迎呢?笔者认为,这两种生态都表明了SoC在摩尔定律遇到瓶颈的今天走向可配置的潮流,只是eFPGA从SoC的角度出发,而FPGA SoC则是从传统FPGA的角度出发。这有点类似之前的微处理器,以Intel代表的传统处理器芯片提供商的技术发展路径是以处理器为本,并在处理器芯片中集成更多多媒体处理单元,例如集成显卡,使得处理器更接近SoC;而以ARM为代表的IP提供商则是提供处理器IP,为ASIC中集成合适的处理器IP成为实用的SoC变得更方便。这两种生态将会同时存在,然后随着市场的发展或许会在某个中间点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eFPGA和FPGA SoC对比,谁才是可编程的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