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为什么这么难?
虽然有“万能芯片”的美誉,但是FPGA在全球范围内市场规模还非常有限,远不及CPU及GPU市场规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是FPGA行业门槛非常高。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FPGA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到2020年全球FPGA 市场规模将达84亿美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起步较晚的国内企业。
如果回看其发展历程,自1984年Xilinx创造出FPGA之后,先后有上百家行业巨头都杀入这一领域,而最终的结果确实绝大部分企业都铩羽而归,例如Intel、Philips、Agere Systems、AMD以及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的芯片设计厂商。能够幸存下来的几家企业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对于国内FPGA企业而言,在初期阶段可能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国外产品。但是想要将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就必须面临技术专利问题。实际上,国外企业已经垄断了绝大部分专利技术。国内厂商想要进入,首先就必须自己自主开发芯片结构,避免专利侵权,这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除了芯片架构之外,在FPGA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仿真工具之前一直依赖进口,这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无疑又是另一项非常大的挑战,需要国内厂商在硬件及软件两方面持续不断投入。目前,国内厂商在软件方面,也在重点突破,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另外,正如前文所言,FPGA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原厂需要对客户进行专业指导,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其他品牌产品替换的难度。由此也导致了,FPGA产品更新换代频率比较低,市场空间也难于像电脑、智能手机等出现大的飞跃。
国内厂商机会在哪?
2018年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而言非常重要,正因为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晋华事件、孟晚舟事件等,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这无疑为国内FPGA厂商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大的通信厂商也开始关注国内FPGA产品。而在军用领域,对于安全性要求更高,国产替代的需求更加迫切。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厂商已经在FPGA芯片设计、仿真、流片及量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低密度产品,但是国内厂商的出货量已经非常可观,并出现了替代国外同类型产品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间,人工智能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大热,无疑为国内FPGA厂商提供了新的赛道。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由于算法的飞速发展,芯片开发进度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高速并行计算对FPGA芯片的需求也在几十亿美元的数量级,而国内是人工智能高速芯片发展最快,需求最大的市场,这些都有利于国内FPGA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进程来看,2018年国内FPGA产业重新焕发新机,正在“自下而上”逆袭!相信在“异步计算”的大趋势下,国内FPGA厂商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FPGA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到2020年全球FPGA 市场规模将达84亿美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起步较晚的国内企业。 FPGA为什么这么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