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临—国产迎难而上,即将进入快车道
技术、专利、人才壁垒高,国产替代迎难而上技术壁垒高:半个IC设计公司+半个软件公司,硬件结构复杂且良率低,软硬协同再提研发难度。FPGA企业的硬件开发部分属于典型的 IC 设计企业,与一般 IC 设计企业不同的是,由于FPGA硬件需要配套EDA软件一起使用,FPGA 公司通 常需要自行研发适配自家硬件的EDA软件,因此也算半个EDA软件公司。由于FPGA版图及布线复杂,硬件设计难度较大,加之软件和硬件协同开发,系统工 程的难度再升级。
核心专利被头部公司垄断,国产厂商披荆斩棘艰难前行,专利有效期结束或带来 转机。在专利上国外厂商目前占据绝对优势,Xilinx和Altera在FPGA领域的专利数近10,000个,而国产厂商如紫光同创专利数仅约200项,相差悬殊。未来随着部分专利的有效期结束,及国产厂商在新专利上的突破,专利上的垄断格局或 迎来转机。
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程度低,硬件自主可控进程难以阻挡,国产当自强。产业链 角度来看,硬件产业链中目前自主可控程度较低,尤其在高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未来产业链上下游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也将助力国产FPGA加速发展。硬件部分上游:EDA+IP。硬件开发用的EDA仍是Cadence、Synopsys 及Mentor Graphics,IP来源包括外部授权和内部开发。硬件部分下游:代工厂+封测。其中代工厂国内厂商主要与台积电及中芯国际合作,封测主要和日月光等合作。
国产替代叠加行业增长,国产厂商将进入增长快车道
全球FPGA市场在5G和AI两大驱动因子下未来预计享有稳健增长,而目前国内 100亿人民币市场中,国产厂商占比仅4%,国产率极低。未来随着国产FPGA 厂商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进程下,替代厂商增速有望显著高于行业平均,估值和 业绩有望双增。我们认为国产替代仍是FPGA行业投资主线,建议关注国产FPGA厂商及其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
国内FPGA厂商主要有8家:紫光同创、国微电子、成都华微电子、安路科技、 智多晶、高云半导体、上海复旦微电子和京微齐力。目前营收规模均较小,国产FPGA目前还处于起步期,专利数和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产品角度来看,国产FPGA在硬件性能指标上也远落后于Xilinx及Altera。
近年来国产FPGA虽落后但追赶进度较快,继紫光同创开发出中国唯一一款自主产权千万门级高性能FPGA PGT180H以来,上海复旦微电子于2018年5月在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发布了新一代自主知识产权亿门级FPGA产品, 新产品,填补了国内超大规模亿门级FPGA的空白。未来随着更多企业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推进。
5G来临—国产迎难而上,即将进入快车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