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2:17
这时检查工程导航一栏,发现Files一项中已经自动生成对应的IP核文件my_rom.qip。
打开下一级的my_rom.v,可以看到其封装代码。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3:17
打开已经生成的my_rom_inst.v文件。
my_rom my_rom_inst (
.address ( address_sig ),
.clock ( clock_sig ),
.q ( q_sig )
);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5:07
本帖最后由 lcytms 于 2016-11-21 11:49 编辑
将my_rom_inst.v代码拷贝粘贴到rom.v模块中,修改实例化的信号名。
新建rom_controller模块,编写框架代码。
在rom.v模块中放入rom_controller模块,对其进行实例化操作。
编写rom.v模块如下。
module rom (clk, rst_n, q);
input clk, rst_n;
output q;
wire addr;
rom_controller rom_controller_inst (
.clk(clk),
.rst_n(rst_n),
.addr(addr)
);
my_rom my_rom_inst (
.address ( addr ),
.clock ( clk ),
.q ( q )
);
endmodule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6:53
继续完成rom_controller模块。
编写rom_controller模块代码如下。
module rom_controller (clk, rst_n, addr);
input clk, rst_n;
output reg addr;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addr <= 0;
else
if (addr < 255)
addr <= addr + 8'd1;
else
addr <= 0;
end
endmodule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8:43
新建仿真模块Testbench。
新建rom_tb.v模块,编写代码如下。
`timescale 1ns/1ps
module rom_tb;
reg clk, rst_n;
wire q;
rom dut (.clk(clk), .rst_n(rst_n), .q(q));
initial
begin
clk = 1;
rst_n = 0;
#200.1
rst_n = 1;
#10_000 $stop;
end
always #10 clk = ~clk;
endmodule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39:46
仿真运行结果
设置好仿真之后,可以看到仿真结果。
可以看到复位完成后,q依次输出0~255,依次循环。
仿真运行结果与设计要求一致。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43:39
查看RTL视图——altsyncram
lcytms
发表于 2016-11-18 17:44:20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ROM(只读存储器)的基本概念,然后实际演示了一下应用ROM的IP核来进行ROM逻辑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并通过仿真查看效果。
希望大家掌握ROM的基本概念,并熟练运用Verilog语言调用对应的IP核编写相关逻辑。
更复杂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将逐步通过后面的课程展现给大家。
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fpga_feixiang
发表于 2016-11-19 14:52:59
这个课程高大上
fpga_feixiang
发表于 2023-9-27 14:24: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