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8|回复: 6

迈入5G时代 智能汽车驾驶序幕加速拉开

[复制链接]
fpga_wuhan 发表于 2017-11-10 1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需要哪些技术?5G的来临,将为车联网的应用提供哪些支持?

在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智能交通提供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2G时代以国外为主导的汽车行业,主要的通信应用就是紧急救援,因为那时还不能实现移动互联网,所以只能实现语音通信。

3G时代开始后,有了移动的互联网,也就开始了车联网,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控。

到了4G的时代,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实现,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连接,这样车辆上网信息提供量也就变得更大,车辆娱乐功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到了4G和5G时代,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提供网络支撑的通信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对于运营商来说,在车联网领域也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做法。从传统的提供上网流量,到提供上网解决方案,再到大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应该说运营商正在逐步深入到车联网领域。

目前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是运营最多车联网应用的公司。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已经给国内外主流车企提供了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包括宝马、、吉利以及奇瑞等。

车联网的应用和互联网公司也是分不开的。中国联通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开展了深入合作。近期,百度、阿里这些BAT公司已经成功混改,成为中国联通的股东,下一步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入。

车联网在整个信息网络、车联网中提供的能力也是逐步引进的。从目前主要提供信息娱乐服务,包括在线导航、多媒体信息的接收,到下一步正在研究的辅助驾驶,再到未来的自动驾驶功能,其中关键的技术主要就是时延,是因为速率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随着4G、5G的发展,速率会越来越高。在传统的网络中,4G网络可以达到四五十毫秒的时延,LTV可以达到20毫秒左右的时延。虽然如此,但我们认为其还不足以支撑真正的自动驾驶,只有真正的5G时代来临将时延进一步降低的时候,自动驾驶才有可能真正的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车与路的交互才有可能。

最终的自动驾驶,在现有的模式下全部靠传感器装在车上是不现实的,必须实现车与路的交互。或者说主要的信息要来自于路,辅助于车上的传感器,这种才是有可能的模式,但是这种交互关键的一种技术难点就是时延,必须有足够小的时延,这个交互才是有价值的。

刚才也说了,高速率、低时延才能为整个智能驾驶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同时5G的网络切片能力也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会把不同的应用通过切片的方式进行区隔(包括像V2X这样重要的应用),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也在推动车联网标准的研究,包括推动了3GPP、LTE、LTE-V2X的立项,正在推动V2X标准的演进。在这个技术标准中,需要边缘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在边缘云的技术当中,我们也在探索边缘云的能力和部署位置合适的模式。

  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场景,包括在高速公路、在园区、在红绿灯路口,对边缘云的部署都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保证车联网可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低时延的情况下,同时又要高可靠性,该如何实现?我们认为这需要网络、云端和终端的协同。那么。如何通过车、网和路或者云端的协同来实现非常低的时延,但又要保证车辆的安全?5G时代的切片技术为这种技术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最终的实现中,我们认为还需要到实际场景去验证。

定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包括室内定位。室内定位是目前该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室内离开了GPS或者北斗之后,就完全依靠网络技术来实现定位,因此我们认为室内外的协同定位,包括卫星、蜂窝网或者惯导等定位技术的融合应用,是满足智能驾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点评

海!外直播 t.cn/RxmJTRa 禁闻视频 t.cn/RJJZmvp 好多年前,我在上海本地某论坛混的时候,去过那个网站,整整一层楼面办公的都是管理员,专门删贴的。网络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在中国却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发表于 2017-11-13 16:16
小舍YZ 发表于 2017-11-10 12: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入5G时代 智能汽车驾驶序幕加速拉开
zxopenljx 发表于 2020-6-28 1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入5G时代 智能汽车驾驶序幕加速拉开
zxopenljx 发表于 2023-10-12 17: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入5G时代 智能汽车驾驶序幕加速拉开
雷1314521景 发表于 2023-10-13 0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入5G时代 智能汽车驾驶序幕加速拉开
http://www.fpgaw.com/forum.php?m ... 1&fromuid=59831
(出处: 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pga论坛|fpga设计论坛 ( 京ICP备20003123号-1 )

GMT+8, 2025-4-13 02:01 , Processed in 0.0592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