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晚些时间,高通公司将揭露科学技术是如何植入到日常电子设备芯片中的。这些“神经形态”芯片(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他们模拟了大脑)被设计成处理传感器数据(图像、声音等)以及根据未编程的数据变化做出反应。这些芯片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让机器可以像人一样理解世界、与世界互动。医疗传感器和设备可以追踪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时间采取医疗对策,学会调整药量,甚至可以及早发现病情。智能手机可以学习你接下来将要输入的文字,然后在后台设置提醒。Google 的自驾驶汽车或许不再需要驾驶员的帮助,扫地机器人永远都不会卡在沙发下面。高通技术总监 Matthew Grob 说:“我们正在模糊芯片和生物系统之间的隔阂。”
除了高通,没有人能更好地解决这些芯片所面临的物理挑战。现在的移动设备对性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现在的私人助手,比如苹果的 Siri、Google 的 Google Now 等,功能都很有限,因为设备性能不够,必须将数据发送到云端进行处理。领导“零计划”的高通技术副主席 Jeff Gehlhaar 说:“我们就是要硬碰硬。”
即便神经形态芯片的能力还远不人脑,它处理感官数据、学习数据变化的能力比任何计算机都要快。人脑启发软件公司 Numenta 创始人 Jeff Hawkins 说,如果像 Google 那样使用传统的计算机运行特殊的软件来模拟人脑的话,这样智能设备的效率也太低了,“人工智能绝对不能靠软件来实现,需要用芯片来完成。”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高通公司希望产品设计实用性大于性能表现。这也就意味着高通的神经形态芯片依旧是在数字芯片上开发的,这样做比研发模拟芯片更简单,生产更容易。模拟芯片要完成的模拟大脑,而高通的芯片模拟的是大脑的行为。比如,神经形态芯片编程、传输数据的方式模拟大脑处理感官数据处理时的电子脉冲。“零项目”工程师 M. Anthony Lewis 说:“即便还是以数字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已经可以复制大脑的很多行为。”
Matthew Grob 对于智能手机的进步感到震惊,随后又开始感到烦恼,有一次会议中,手机突然响了,因为他之前去过西班牙,然后西班牙那个时区设置了一个闹钟,但是在回到公司开会时,这个手机以为自己还在西班牙,就又响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时智能设备离智能还很远。Grob 想象着,未来有一天,这个手机又响了,他对这手机喊了一句“不许在这个时候响!”,这样手机就知道换了时区,不会再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