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18:32

1126
        说明这个信号在T1这一拍,out从0变1,是右侧逼近的。
        所谓逼近,tco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值,从右边向这个沿靠近的。
        所以说用了逼近这个词。
        N1也是这样,这样的话,在时序图上作图的时候,就非常的复杂,就必须要看这张图。
        如果看到右侧逼近的时候,in这个信号在T0上发生什么变化?
        第一,在T0的右侧逼近的位置上,很小的逼近的位置上,它变成了1。
        然后呢,在T0这一拍,上升沿上所捕获到的信号,是低电平。
        T0这个in信号,是被N1这个节点来捕获的。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0:43

1127
        对于N1节点来讲的话呢,在T0上,N1节点是看左边,因为在上升沿上,它捕获到的是输入信号。
        它捕获到的输入信号是低电平,所以说它的输出信号是低电平。
        对N1节点,是看in的左边。
        对N0节点,看右边。
        N1看左边,N0看右边。
        一个是源寄存器,一个是目标寄存器。
        目标寄存器看左边,源寄存器看右边。
        这就复杂了。
        寄存器多的情况下就更复杂了。
        所以说有一个看左看右的问题。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2:39

1128
        而现代的观点就是这样,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一定是右侧逼近,只要这个signal是同步信号,就一定认为它是右侧逼近的。
        不需要把它的间隔绘制出来,直接绘制在时标线上。
        刚才说的这个原则仍然存在。
        如果In这个信号是用于捕获的,仍然是看左边。
        左边是低电平。
        什么是捕获呢?
        N1是捕获这个信号,in这个信号是被捕获的。
        被捕获的时候看左边。
        被驱动的信号是N0,看右边。
        就认为在T0这一拍,N0将in输出为1。
        在T0这一拍,N1捕获到的是低电平。
        N0输出的是高电平。
        它中间有一个右侧逼近。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4:42

1129
        时序图上这么看还是复杂,因为你还得说出左边右边的取样。
        所以说我们看仿真的时候,要有这个经验。
        究竟是看左边还是看右边?
        按现在的观点,你的信号是被取样的,被捕获的,看左边。
        这个信号被驱动的,看右边。被驱动,它在T0这一拍,驱动为1。
        In这个信号是被捕获的,被引用的,引用的看左边。
        虽然它绘制在这条轴线上,但是它实际的意义一定是右侧逼近。
        所有的东西都能记住了。
        因为这个信号是右侧逼近的嘛,捕获的时候,肯定是捕获到左边。
        驱动的时候,右边变成了高电平。
        只要记四个字,右侧逼近,就可以了。
        同步电路就是右侧逼近。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6:29

1130
        那么,我们的同步电路右侧逼近,还有一种记忆的方法,大家知道,就是激励跟响应的关系。
        这是更现代的观点。
        N0、N1,之间的信号的连接。
        我们把N1节点输入的信号看成是激励,把它输出的信号看成是响应。
        激励,它的时间轴上是t的话,响应是t减掉一拍。用这种方式来描述。
        因为我们刚才还是要看左看右,我们说了,被引用的信号看左边,被驱动的信号看右边。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7:13

1131
        按现在的观点,用信号的方式来分析,就是把N1节点的输入跟输出,看成是激励和响应,stimulate和response。
        那么响应一定是在激励的基础上平移了一拍,往右平移了一拍。
        因为这个节点变成真的时候,沿已经过去了,正是基于这么一个事实,潜伏期分析得以展开。
        我们要看N1节点得到什么值,看响应是什么值?
        就要看前一拍的激励是什么值。把激励代入到N1节点的FA里面去。
        把N1看成是FA的一个函数,把这个激励的信号代入到FA。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1:28:51

1132
        它得到的响应信号,前一拍的激励信号,就是下一拍的响应信号。
        这个就更简单了。
        更清晰,更严谨。
        这里就没有左右的问题了。
        一定是激励跟响应的关系,响应一定是激励的平移了一拍,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节拍分析。
        第二个工具,我们在时序图上要把一个信号要做出来,要把整张图画出来,才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号。
        这是很复杂的。

lcytms 发表于 2017-7-16 15:43:34

本帖最后由 lcytms 于 2017-7-16 15:44 编辑

1133
        节点、节拍的关系,时间和地点的关系,在时序图上不是很清晰,在时序图上没有地点的关系。
        它最多只有时间的关系。
        所以说我们要分析时间、地点的关系。
        并且还要分析流水线,并且时序图不支持流水线。
        它做流水线的分析的时候,无能为力。
        然后我们向大家介绍另外一种TP图。
        TP图它说的是这样一件事。

小舍YZ 发表于 2017-7-16 19:30:50

而现代的观点就是这样,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一定是右侧逼近,只要这个signal是同步信号,就一定认为它是右侧逼近的。
      不需要把它的间隔绘制出来,直接绘制在时标线上。
      刚才说的这个原则仍然存在。
      如果In这个信号是用于捕获的,仍然是看左边。
      左边是低电平。
      什么是捕获呢?
      N1是捕获这个信号,in这个信号是被捕获的。
      被捕获的时候看左边。
      被驱动的信号是N0,看右边。
      就认为在T0这一拍,N0将in输出为1。
      在T0这一拍,N1捕获到的是低电平。
      N0输出的是高电平。
      它中间有一个右侧逼近。
谢谢分享。。。。。。。。。。。。。。。。:lol

lcytms 发表于 2017-7-17 22:04:39

1134
        时序图上说明了这个信号右侧逼近、左侧逼近,但是它没有说明地点。
        同步电路上那个Signal是同步信号,它的发源地,一定是一个节点,所以说同步电路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节点,所以说它要描述节点之间的关系。
        它用一个圈,标明一个节点,很象状态转移图。
        然后呢,它用一个矢量线来描述第二个节点。
        这个呢,不是状态转移,而是矢量线。
        标明的是信号Signal。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跟李凡老师学FPGA之D100:FPGA 100天总结(20170520课堂笔记)